通过建设和运行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项目,华电集团率先捕捉到分布式能源这一新兴能源产业的先机。
本报此前报道,目前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的海上风电规划已在推进。但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原冰却认为风电政策前后改变并不大,此次仅限于微调。
未来中国将在沿海等电力负荷较大的地区建立一批分布式风电基地。因此,某国内风电开发龙头企业的高层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企业要绕开电网发展,我们需要安全、稳定的电网,需要不受电网的制约。而Ⅳ类资源区为除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上网电价为0.61元/度。《通知》公布了按风力资源从优到劣划分的Ⅰ、Ⅱ、Ⅲ、Ⅳ类风力资源区的具体地域。国家能源局权威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由于现在风电基地在消纳和外送方面都比较困难,因此国家支持安徽、河南等没有风电基地的地区加快发展。
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日前公开表示,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策略将有所调整,风电产业以往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战略,将被集中式+分布式并重的发展战略所取代。他同时指出,包括海上风电场在内的上述风电场仅处于起步阶段,没有20~30年的时间,不会对分担当地用电负荷起到任何作用。当接入DG的位置固定时,应该保证接入的容量一定,提高DG下游保护定值和相邻线路保护定值,以满足选择性的要求。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分布式电源往往是就地接入配电网,传统的中低压配电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是在单侧电源、辐射型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般只需采用简单的保护就可以满足电网继电保护要求。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能够保护本线路全长,整定值是按照线路末端故障灵敏度和相邻线路瞬时电流保护相配合确定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满足四点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工控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能源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在研究工作的重点。且接入的DG的容量越大,对保护灵敏度的影响越大
分布式电源往往是就地接入配电网,传统的中低压配电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是在单侧电源、辐射型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般只需采用简单的保护就可以满足电网继电保护要求。DG并入会对自动重合闸造成重合失败、非同期合闸等隐患。下游保护灵敏度提高,保护误动。[page]DG对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影响在接入DG后,短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会给反时限过流保护带来以下影响:①DG下游故障,上游短路电流减小,增大保护动作时限,不利于故障的快速切除。
保护时限与故障远近有关,越远动作时间越长。而DG下游保护感受的电流比接入DG前大,导致灵敏度提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保护误动。当接入系统的DG容量一定时,并入线路末端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应该在DG上游加装保护方向元件,以保证DG上游或者系统侧故障时保护不会误动。DG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①导致非故障线路灵敏度提高,保护误动,从而使保护失去选择性,会扩大事故影响范围。
且接入的DG的容量越大,对保护灵敏度的影响越大。基于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给传统的电力系统既到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②导致本线路保护灵敏度降低,严重时造成保护拒动。例如,在线路因故障跳闸后,所形成的孤岛保持功率和电压在额定值附近运行,分布式电源很有可能在重合闸动作时没有跳离线路,则故障点的故障电流将由分布式电源维持,导致重合闸失败、非同期合闸等,甚至对电网设备造成损坏。
下面分别讨论DG对两种继电保护配置方式和自动重合闸的不同影响,以及对继电保护四性的一些影响。保证在DG退出运行时,保护有足够的灵敏度和保护范围。其他一些解决方法针对DG对三段式过流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的影响,有文献提出利用串联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分布式电源和保护间的协调问题,保证自动重合闸的正确动作。由于配电网故障中绝大部分属于瞬时性故障,因此在非全电缆线路中,应该配置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装置,保证在故障后能够迅速恢复供电。在DG接入点的下游线路故障时,DG接入前,短路电流只由系统提供,接入DG后,DG和系统同时提供短路电流,但是DG上游保护只能感受到系统提供的短路电流,而且此故障电流比接入DG前小,导致保护灵敏度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保护拒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满足四点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②DG下游故障,下游短路电流增大,保护动作时间缩短,保护速动性得到改善。随着智能电网和能源开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必将引领一场电力工业的革命。
在DG接入前,其他线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只由系统提供。DG的接入容量越大,对保护的灵敏度的影响也就越大。
DG能够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弥补传统电网在环境保护、可靠性方面的缺陷。分布式发电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当前环境、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能够保护本线路全长,整定值是按照线路末端故障灵敏度和相邻线路瞬时电流保护相配合确定的。短路电流越大,保护时限越短。或者根据广域保护概念,利用电流综合幅值比较将故障范围缩小到一个较小区域,并利用电流间的相位关系找到故障线路,这个方法在工程中具有很好的适用价值。
这是一种保护动作时限与被保护线路中短路电流大小相关的保护。对DG上游保护的灵敏度进行校验。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可以瞬间切除故障,但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其整定值根据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不应该使保护动作进行整定。随着分布式电源DG在电网中的大量接入,电网潮流将发生变化,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各线路或者母线的短路电流也会发生改变,继电保护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传统简单保护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传统的基于单端电源系统设计的继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装置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否则,分布式电源的并入必将导致保护拒动、误动等问题,严重的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损害国民经济利益。采用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一般是为了尽快地切除靠近电源的故障。
当接入DG的位置固定时,应该保证接入的容量一定,提高DG下游保护定值和相邻线路保护定值,以满足选择性的要求。接入DG后,DG和系统都会对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导致故障馈线的故障电流增大,灵敏度提高,严重时可能造成保护误动。DG对自动重合闸的影响在电网故障中,瞬时性故障占绝大数,安装自动重合闸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并减少线路停电次数。过电流保护定值一般按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和相邻线路的过电流保护配合进行整定,能够保护的是相邻线路的全长。
在上个世纪,分布式发电一词首次出现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工控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能源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在研究工作的重点
德国是世界上分布式电源发展的典范,尤其在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我国促进分布式电源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不但可以降低项目检查和审核等管理成本,有利于项目管理,而且更为直接地鼓励多发绿色电量,起到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确保全社会经济成本投入的有效性。
三量计量就是指分别计量光伏系统发电量、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双价制就是指上下网电量按照各自价格独立结算,即上网电量按照确定的价格由电网企业统一收购,价格超出常规电源上网电价的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分摊,而用户用电量则按照常规销售电价向电网企业支付电费。